屋企後山
香港的屋企後山小徑是這座城市隱藏的寶藏,走在其中不僅有助身體、心靈及社會福祉,後山也承載人情、歷史和文化的寶貴故事,讓我們更認識香港。
屋企後山路線
點擊圖片看路線
屋企後山的功用
《屋企後山研究計劃第一部分:探索城市邊緣》
《屋企後山研究計劃第一部分:探索城市邊緣》就 11 條屋企後山小徑作個案研究,利用 TrailWatch 手機應用程式去記錄。研究探討居民如何在這個公共空間進行康樂、社區及宗教活動,也為這些後山小徑的維護方法、長遠管理模式提出改善建議。屋企後山大多在綠化地帶上,既非市區公園,亦不屬於郊野公園,因此在休憩空間規劃和康樂發展政策下並非優先處理的範疇。然而研究以每條山徑估算距離其入口 15 分鐘步程內的居住人口,計算出 11 條小徑合共服務 150 萬居民,佔全港人口的 20% ,可說是一個重要的「都市綠肺」。
《屋企後山研究計劃第二部分:點算後山訪客人數》
《屋企後山研究計劃第二部分:點算後山訪客人數》: 通過收集10條後山小徑的人流數據,統計實際使用情況,以及山徑在一天、一星期和不同季節中的用量變化。這些初步數據有助呈現後山小徑對社區的價值,報告亦就後山規劃、管理及保養等方面提出可持續建議,冀社會對後山議題更關注。屋企後山多數位於綠化帶上,即使未劃入郊野公園範圍,亦屬於城市寶貴的休憩及自然資產,但這些後山小徑的人數及使用習慣卻鮮有相關數據資料。因此,研究小組於2022年7月至8月及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間,先後於10條山徑入口附近安裝感應器,每個地點放置6天至12天,用以點算人次,並記錄人流方向。
身心及社會福祉
開拓者計劃第一期
開拓者計劃第一期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並獲得 WYNG 基金會和 Parks and Trails 的支持。 TrailBlazer 計畫的目標是:1)評估郊野公園的使用及其與香港市民身心健康和社會福祉的關係;2)制定並發起「利用郊野公園促進健康」的公共衛生政策對話。 研究人員比較了郊野公園的使用者和非使用者在身體、心理和社會福祉等多個指標上的差異。郊野公園使用者的自述健康狀況優於非使用者。結果顯示,隨機選擇的郊野公園使用者報告健康狀況優於非使用者的可能性為56%。經常去郊野公園的參與者往往擁有更高的自述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受訪者自我評估郊野公園對他們生活的重要性。近一半的受訪者(49.2%)認為郊野公園非常重要或極為重要。
屋企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