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來,超過20萬名TrailWatch用户一共記錄了逾100萬項活動,路線總長接近120萬公里,活動記錄合共超過750萬小時。藉着十週年的機會,我們分析了十年來的活動記錄,看看香港行山風氣的變化。
一、香港近年越嚟越多人行山?
近年香港的行山熱潮成為城中熱話,我們十年的數據亦見證行山熱潮的起伏。由數據具體可見,最明顯的行山熱潮是2020至2022年疫情期間,當時TrailWatch遠足記錄大幅增加,並於2021年到達高峰。2022年起,記錄數目則逐漸回落,2024年回復至疫情前數目。潮流褪去不代表人潮帶來的損耗能夠同時復原,香港郊野的承載力依然值得大家繼續關注。

二、香港人行咩山?
哪座山峰最受香港人歡迎?我們統計了十年來途經各山峰的記錄,發現香港五十座最高的山峰當中,最受歡迎的首十名如下:
註:以下排名整合了一些普遍會一併行走的山峰,如八仙嶺山脈的各山峰歸納於八仙嶺之下
- 大帽山 – 包括大帽山 (#1)、禾塘崗主峰 (#3) 及四方山 (#9)
路線參考:麥理浩徑第八段 | MacLehose Trail Section 8 - 針山 (#2) 及草山 (#8)
路線參考:麥理浩徑第七段 | MacLehose Trail Section 7 - 獅子山 (#4)
路線參考:獅子山|Lion Rock - 大東山 – 包括大東山 (#7) 及二東山 (#5)
路線參考:鳳凰徑第二段 | Lantau Trail Section 2 - 鳳凰山 (#6)
路線參考:鳳凰徑第三段 | Lantau Trail Section 3 - 青山 (#10)
 - 西高山 (#11)
路線參考:西高山 | High West - 飛鵝山 (#12)
 - 八仙嶺 – 包括仙姑峰 (#13)、純陽峰 (#14)、果老峰 (#15)、拐李峰 (#16)、湘子峰 (#17)、曹舅峰 (#18) 及鍾離峰 (#19),並連同犁壁山 (#21) 及黃嶺 (#22)
路線參考:衛奕信徑第九段 | Wilson Trail Section 9 - 大刀屻 (#20)
路線參考:游走大刀屻 360度賞新界美景 

三、唔登高峰,香港人仲會行咩山?
除了「攻頂 kill 標」以外,還可以其他方法享受郊野。自然教育徑是其中一個相對平易近人的選擇,適合親子同行及初行山人士,亦可用以連接其他行山路線,同時又可了解沿途生態環境、地質面貌及人文歷史。
2014至2024十年間,最受用户歡迎的自然教育徑為:
-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路線參考:菠蘿壩自然教育徑 | Pineapple Dam Nature Trail -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路線參考:八仙嶺自然教育徑 | Pat Sin Leng Nature Trail - 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路線參考: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 Eagle Nest Nature Trail 
有趣的是,當我們回顧2019年 TrailWatch 五週年時的統計,這三條路線原來當年已是最受用户歡迎的自然教育徑,足見它們持久不衰的吸引力。這些自然教育徑驟看或許不起眼,但其實各有不同的景緻、生態與特色。

四、行山唔一定等於出遠門 – 香港人點樣使用屋企後山?
要行山,除了遠征西貢或大嶼山的山徑外,亦可以行「屋企後山」!「屋企後山」指的是距離密集住宅區15分鐘以內步行距離的山徑。這些山徑並非位於郊野公園或市區公園內,通常位於綠化地帶,經常由附近居民及晨運客使用。TrailWatch 推介路線版面記錄了 34 條屋企後山山徑,其中包括下圖以橙色線標示的小夏威夷徑以及寶坑徑至蓮苑徑。
下圖綜合了十年來部份途經小夏威夷徑以及寶坑徑至蓮苑徑的行山記錄,讓我們看見屋企後山山徑的實際使用情況。山徑起點可達度高是後山山徑其中一個特點,而這兩條山徑不僅鄰近將軍澳、坑口及寶琳,更有不同出入口連接附近各區,因此不少用户會選擇最適合的出入口返回各住宅區。
由用户記錄亦可見,路線的起迄點可以是將軍澳、寶琳、坑口、調景嶺、油塘、井欄樹、清水灣禾塘崗等,路線亦可以延伸至鴨仔山、少女峰、鷓鴣山、犂嘴山、大上托、五桂山、茅湖山等山峰,清晰可見後山山徑四通八達的特徵。
了解將軍澳屋企後山:「屋企後山」:將軍澳鴨仔山 連結社區與街坊
路線參考:小夏威夷徑 | Little Hawaii Trail、寶坑徑、蓮苑徑 | Po Hang Path and Lin Yuen Path

五、香港嘅山野面對咩問題?
TrailWatch應用程式除可用以計劃、記錄和分享行山旅程,亦可容易報告山徑事故。TrailWatch 十年來收到最多報告的是動物屍體(1251宗),其次是廢物傾倒(1241宗)及危險(266宗)。
多宗動物屍體報告當中包括不少香港瘰螈的路殺個案,源於2024年3-5月期間,進行香港瘰螈路殺研究,的團隊使用 TrailWatch 記錄瘰螈等動物路殺的地點、移動方位、動物身長等資訊。TrailWatch 除了讓個別用户報告山野事故外,亦為不同倡議及研究項目提供平台作記錄及統計。
雖然行山熱潮有起有跌,但感謝 TrailWatch 用户持續關注山野垃圾問題,在行山熱潮減退之時繼續堅持向我們報告山野垃圾黑點。


結語
十年的數據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訊,了解香港人使用郊野及山徑的習慣及變化。清楚了解郊野的實際情況,方可以準確理解山徑的承載力、好好討論推廣郊野的議題,並妥善制訂政策管理郊野。香港郊野的面貌在下一個十年會有何變化,此刻未必能準確預測,但香港郊野的保育工作必定繼續需要大家的持續參與和努力。